阿膠文化
join u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御顏堂阿膠
免費服務熱線:400-0635-030
手機:18763598301
聯系人:張經理
網址:www.bmsr.com.cn
您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 阿膠文化
阿膠,又名傅致膠、盆覆膠、驢皮膠,出白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上品。
《水經注》載:“東阿縣有大井,其巨若輪,深六、七丈,歲常煮膠,《本草》所謂阿膠也。故世俗有阿井之名。”
陶弘景《神農本草經集注》載阿膠:“出東阿,故曰阿膠也。今東都下亦能作之。用皮亦有老少。膠則有清濁,凡三種,清薄者畫用;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,作藥用之;濁黑者可膠物,不入藥用。”
《本草拾遺》載:“凡膠俱能療風,止泄、補虛,驢皮膠主風為最。”
《本草圖經》載:“阿膠,今鄆州皆能作上,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。造之,阿井水煎烏驢皮,如常煎膠法。尋方書所說,所以勝諸膠者,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。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,《本經》阿膠亦用牛皮,是二皮亦通用,然今牛皮膠制作不甚精,但以膠物者,不堪藥用之,當以鹿角所煎者,而鹿角膠本經》自謂之白膠,云出云中,今處處皆得其法,可以作之,但功倍勞于牛膠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凡造諸膠, 自十月至二、三月間,用牛、水牛、驢皮者為上,豬、馬、騾、駝皮者次之,其舊皮鞋履等物者為下,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,洗刮極凈,熬煮,時時攪之,恒添水至爛,濾汁再熬成膠,傾盆內,待凝,近盆底者名坌膠,煎膠水以咸苦者為妙。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,后世乃貴驢皮,若偽者皆雜以馬皮、舊革、鞍靴之類,其氣濁臭,不堪入藥。當以黃透如琥珀色,或 光黑如漆者為真,真者不作皮臭,夏月亦不濕軟。”
阿膠的原產地是山東“東阿”,由于朝代更替,東阿縣治多有變遷,因此,阿膠原產地應為“泛東阿區”,有關專家研究認為,其應該包括下列地區。
1.今屬聊城市陽谷縣的阿城鎮,是最早的東阿縣治所在地,阿膠似應誕生于此。
2.今屬濟南市平陰縣的東阿鎮,福膠集團所在地。代表產品是“福”字牌和“東阿鎮”牌阿膠。東阿鎮是明代至1947年的東阿縣城,阿膠制造業興盛并成為貢品即始于此;東阿鎮阿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牌。
3.今屬聊城市東阿縣,1947年以后東阿縣的銅城鎮成為東阿縣駐地,也是東膠集團所在地,東阿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。其中東阿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“阿膠之鄉”,并與茅臺鎮、景德鎮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。